独家解密:苏州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策略


2018.09.06 10:50:36 阅读:2488 报告下载

前言:招商引资是全国各地都在做的一篇大文章,但有的做得好,有的就不怎么样。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创办的苏州工业园区,在20世纪末已经基本完成首期8平方公里开发,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2亿元 ,实现合同外资36.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9亿美元。到1997年底,批准进入园区的外商投资企业112家。


苏州工业园区是如何在建成后的短短3年时间里,就交出这么一份优异成绩单的?

                          1535937498357_副本.jpg   

20世纪90年代初与21世纪苏州工业园区


著名园林城市苏州东郊的金鸡湖四周,在20多年前还是一片农田瓦舍。但此刻,已是一座整洁、宁静的工业城。以三星、哈里斯、超微、日立为代表的半导体企业,以格兰索、礼来为代表的医药化工企业,以艾默生、格兰富、安特优为代表的精密机械企业云集于此。虽说是工业城,却没有高耸的烟囱,一座座崭新的厂房。若无专人介绍,恐怕会误以为这里是什么文化娱乐设施吧!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的负责人曾说,园区以前的短期目标是办成“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 ”,而更长期的目标则是建成“国际上最受欢迎的开发区”。


亲商:富有魅力的竞争战略

以跨国公司高新技术项目和高效益项目为招商重点的苏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相当高。首期 8平方公里做到了“九通一平”(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污、排雨水、有线电视、通讯、土地平整)。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约4亿元,远高于普通开发区


41ef65c196df4f9d8f35049b5f25932d.jpg

苏州工业园区道路

 

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高,出让给外资企业的 “熟地”价格自然就高,每平方米达60美元。用大幅度削减地价办法招商是不少开发区提高竞争力的法宝。“但我这个局长不能随便降低地价来招商,因为有制度约束我。”园区管委会主管招商工作的经济贸易发展局局长萧宜美曾这样说,“因为园区一开始就是政企分开的体制,管委会只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由中国财团和新加坡财团合资组建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开发性工作,“九通一平”完全是商业性投资,公司要追求土地开发的合理利润


u=3053828211,1751652928&fm=26&gp=0 (1).jpg

苏州工业园区污水综合处理厂


实际上,低地价等优惠政策并不是对外商最有魅力的吸引力。苏州工业园区注意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跨国公司,与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中小投资商相比,对投资环境的选择更注重综合优势。其基本要求是:比较优惠、透明的各种固定税费;把不可预见的开发和损失减少到最少,如不透明的收费、停电断水等;基础设施完备又相对廉价的土地房产;素质合格又相对廉价的人力资源;快捷的通讯系统、运输系统和进出口渠道; 高效、廉洁的政府;健全、透明又严格执行的法制等。而我国为数不少的开发区并不具备这种综合优势。


负责提供管理“软件”的新加坡方认为,园区最重要的战略是在“亲商”观念的基础之上提高竞争力。“亲商”的目的是使客商在对投资环境与服务方式认同的情况之下进行投资。据以前的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沈明德介绍,管委会基本做到了这3点:政策和办事程序规范化、透明化;手续的简便;严格执行已形成的各项政策。


例如收费问题,原来对外资企业收费有100多种,不要说外商弄不懂,就连政府部门自己也说不清。外商多怨言,连起码的投资成本到底有多少都无从知晓。通过清理,管委会把向外资企业收取的各种费用删减到27 种,公开告示,申明若有收取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一定严厉查处,这一措施大大增强了外商对园区政府的信任。


微信图片_20181217183535.jpg

苏州工业园区一站式服务中心


在招商引资上,园区尽可能地按国际惯例办事。例如企业立项,我国采用审批制,外商需要提供项目建议书、专家论证书、可行性报告等。外商很不理解,我办厂,可行不可行,是赚是赔, 是董事会的事,用不着你审批。再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审批人不一定明白,审批可能流于形式,且必然耗费时日。而现代经济中产品更新换代异常快,投产别说迟一年,就是迟一个月,也会给外商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仅此一条,就可能吓跑许多外商。园区借鉴办主任周志方说,于是,我们也采用新加坡的办法,只看是否符合国家关于外商投资的政策,是否损害园区的总体规划,是否是高新技术产业。所以,有的项目7天就批下来了。当然,两种体制的矛盾和碰撞是存在的,只是被他们巧妙地避开了。


招商效果便是以“亲商”为核心的竞争战略的最好证明:目前进入园区的 112 家外商投资企业中,单个项目的平均投资额超过3000万美元,其中9个项目超过1亿美元;拥有高新技术的工业企业79家,占73.8%;名列世界500强的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有18家进入园区 。


服务型的政府:最大的招商优势

管委会最初是设在一座废弃游乐场里,建筑很不起眼,但里面干净整洁,人人穿戴整齐,气氛令人舒畅。而一走进管委会大门,就能看见一溜4间办公室:3间是客户业务受理室。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说,投资者从公司设立、开工到人员招聘全过程,需要在政府部门办理的所有手续,由一个人接收后,在这3间屋子内就能全部办理完毕,并在最短的期限内将全套手续返还给投资商。紧挨着这3间屋的是“客户投诉室”,如果工作人员未能按照规定程序提供服务,投资商就可以投诉,管委会在3天内给予答复。这即是园区管委会学习新加坡“一站式服务”的具体表现。


timg (1).jpg

1994—1998年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


我们传统的概念: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关系,而按照新加坡的“亲商”观念,则是服务者和服务对象的关系。政府官员所做的,不是“管什么”,而是“为谁服务”、“怎样服务”。苏州市委副书记、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谢家宾说,我们的任务是把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 投资环境建设好,在这个环境中,政府管政府的事,企业管企业的事。政府不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增加企业的负担;企业按章纳税,自负盈亏;并不要求政府担负其他责任。


新型观念逼出新型行政管理体制。园区机构筹备之时,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就已明确提出,管委会机构必须要做到“精简、统一、效能”,一开始就要达到同国际接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目标模式,绝不能让机构膨胀。管委会只有7个常设的职能机构:经济贸易发展局、规划建设局、财政税务局、社会事业局、地方发展局、秘书局、组织人事局,另外还有一个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以上机构承担着与苏州市80多个机构对口的职能,就好比7个针眼要穿80 多根线。对口单位最多的组织人事局只有六个人却必须完成苏州市27个部门布置的工作。那问题也随之而来,就这么点人,怎样做到一个人顶三个人干的呢?


人少事多,因此这里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普遍兼职。比如,秘书局行政联络处一个30来岁的干部,主要任务是统计,同时还要负责苏州市的法制、体改、信访、旅游部门布置的工作。去开会,回来汇报,按领导要求布置落实,督促执行,收集反馈上报,都是他。军人出身的沈明德身兼5个职务,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组织人事局长、党办主任、纪委书记。


兼了职,也就兼了该职务必须完成的工作。比如:这里虽然没设独立的人大机构,但人大的工作却件件必须落实。去年冬天,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组织人事局六个人全体出动,从选民登记、宣传发动、布置会场到组织选举,事事认真,结果有近13万人参选,占有选举权公民的98.6%,被评为全市先进。过去在市委组织部工作的顾玉坤副局长说,一般机关一年一两个“大忙季节”,而园区却常有“大忙季节”。


园区干部们反映,这种普遍兼职大有好处。公务员必须不断学习新东西,充分发挥潜力,力争一专多能,很难滥竽充数。指挥员同时也是战斗员,常在第一线,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人少事多,很难有时间搞花架子、形式主义。许多过去必须与外部协调的事情,现在只需内部协调即可,没有部门林立, 事事有人办,人人有事办,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园区机构设计者们认为,旧体制机构庞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琐事太多。为此,行政机构精简另一招,借鉴新加坡“向企业买劳务”的办法,将凡属事业型的单位企业化,成立一批中介机构和服务公司,把过去需要政府承担的具体事务部分分离,由中介机构和企业去做,“企业服务,政府付钱。”既减少了政府的包袱,又能提高服务质量。


下载.jpg

21世纪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


比如招聘工人、公务人员,在旧体制是劳动局、人事局的分内之事,而园区成立了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人力资源公司,公司向区内企业承揽“劳动力订单”,代企业招聘员工,收取服务费。同时,向管委会承揽“政府订单”,根据管委会提出的人才要求,向全国发广告,并组织考试,然后把初选出来的人送交管委会挑选,也收取服务费。这样,管委会减少了大量招工、招干的工作量,也就不需要在组织人事局多配人员了。


管委会现有20多个从事财会、文印、接待等辅助性工作的人员,他们属于一家行政事务服务中心,是管委会根据工作需求,临时向该企业买来的劳动力。不需要这么多人了,他们就回到公司,再由公司派到别处去。比如,原来发工资是发现金,秘书局工作量较大,就向公司聘了五位财会人员,后来改用银行卡取工资,工作量明显减少,于是就少用两人。机关食堂、车队等类似于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的工作都分流到了行政事务服务中心。该企业在管委会的工作不饱和时,能自行到社会上承揽业务。除了学校和医院,园区没有其他事业单位。


微信图片_20181217183732.jpg

星湾学校——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直属的九年制公立学校


由于管委会编制小,负担就比一般机关轻。相应地,管委会工作人员的收入也就比较高,其平均收入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150%。苏州市有关人士认为,园区之所以能以较快速度发展,与其机构的精简高效有很大关系。部分记者曾访问过一些来此投资的外商,他们觉得从园区的管理层,到一般工作人员都非常清楚投资者的需要,服务水平很高,已与新加坡的水平相当接近了。


微信图片_20181217183542.jpg

苏州三星半导体公司


在这种运行机制下,园区管委会的人员虽不到类似管辖范围党政机关1/3,但工作效率相当高。政府提供了令外商满意的高质量服务,就能赢得外商回报。园区有26 家企业决定增加投资,增资总额达11亿美元。20世纪末实现的合同外资中,有40%来自外资企业增资。有专家说,服务型政府其实是最大招商优势,苏州工业园区应该是这一论点比较有力的注解。


以人为本:看不见的招商优势

人少了,一个人要管几摊子事,这就要求有较高素质。园区管委会面向全国招聘公务员,从 2500 多名报考人员中录用了60多名。其中,大学本科以上的占90 % ,英语水平多数达到 6 级以上,15%在国外留过学。这是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年轻、知识结构新颖,又都有几年工作经验,很快适应了工作。


为稳定这支队伍,并提供高效、廉洁服务,管委会在收入上采取“开前门、堵后门”的办法,管委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比苏州市机关的公务员高出50%。1997年4月1日开始实行的集医疗、养老、住房于一体的公积金制度,又是一项吸引人才的有力措施。据介绍,普通工人每月有500元的公积金累积,夫妻2人10 年就可购买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


目前,园区工人依靠公积金已购买了200套住房。此举深受外资企业的欢迎,开发区内外资企业中的职工全部参加了公积金。目标是住者有其屋,年老有所养,医疗有所靠,企业和政府无负担,员工终身必须勤奋。当然,跳槽的也有,因为合资企业职工收入又比他们高50% ,而外商独资企业收入又比合资高50%。这里也有一个与内部衔接的问题,不能一下子比苏州市的职工高太多。


微信图片_20181217183547.jpg


苏州工业园区实践了国务院给予的“特殊使命”:自主有选择地借鉴新加坡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经济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在政府如何精简、高效地为经济活动服务方面摸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当然,他们的制度创新得以成功,离不开苏州市委、江苏省 委,乃至党中央、国务院强有力的支持。这个条件,一般开发区是不具备的。可喜的是,全国范围政府机构的改革已经开始,大气候正在形成。苏州工业园区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她是一支美丽的报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