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打响产业发展争夺战


作者:封青岚 2025.06.24 09:45:27 阅读:68 报告下载

随着城市化的深入、载体的饱和,加之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土地经济的逻辑逐步动摇。以土地为基础实现飞速发展的模式开始展露疲态,城市亟需寻找一条全新的发展方向。


当以往的逻辑不再适用,城市未来的发展又将何去何从?


2024年9月底,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赋予了广州6个城市性质和4项核心功能。其中,4项核心功能则是对广州发展优势的极致精炼:国际商贸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综合性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


从产业的视角出发,国务院所赋予的发展战略,其指导意义不仅仅适用于广州,更是对所有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


自去年8月1日以来,政策出现较为重大的调整之后,招商环境开始逐步推进整治,这是为产业发展铺设的第一个助力。接下来,城市的发展逻辑将逐渐减少对土地的依赖,产业为王的时代即将到来。


广州作为在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领域早有建树的城市,是如何积淀基础,贯彻产业发展初心,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示范和引领?


图片


国家的发展依托城市,而城市的发展则依托开发区的成长。至少,作为广州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广州开发区在整个区域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持续发展的40年间,秉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当家的初心,持续奋进。



(1)坚持实体经济


过去的40年,工业始终是广州开发区应对大风大浪的“顶梁柱”。期间不断打造全链条政策服务,密集出台“高质量发展30条”“氢能10条”“储能10条”“算力算法10条”等系列扶持政策,从落户奖励、研发运营支持、金融支撑、产业链聚集等方面为项目“保驾护航”,足以见得广州开发区对制造业的重视。


2023年,广州开发区先进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值近6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倍,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速推进,工业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二。



(2)企业为核,促进科技创新


“一切为了企业”,这是广州开发区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产业发展的根基和命脉是企业,而企业的发展又需要环境的滋养和栽培。


广州开发区通过打造“2+3+N”战略科技创新集群,构建“教育—科研—转化”产业孵化全链条,先后引进共建43个科技创新平台项目。通过在营商环境、招商引资、机构设置等管理机制体制上进行创新和试点,营商环境便利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截至2023年,广州开发区拥有科技型企业20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2800多家,上市高企数占广州市的2/3,2023年全年,专利授权量约2.4万件。科技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开发区第一。


上有政策促进,下有企业扶持。上下同心,一齐发力,才能逐步堆叠起区域内的产业基础,培育出适合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肥沃土壤。


图片


如果说,在前一个阶段,企业第一要务是盈利,那么在如今经济寒冬的影响之下,“活下去”就成为了企业面对的严峻问题。唇亡齿寒,这不仅仅是企业需要独自应对的挑战,更是下给每个园区运营商的战书。


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开控股”)作为根植于开发区这片创新沃土的企业,涵盖“金融服务 + 战略投资 + 园区运营”三大战略版块,为科技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给予全方位的专业支持。通过投资科技型企业 109 家,成功IPO项目 15 个,被上市公司成功并购项目 5 个。不断探索企业当下最紧迫的需求,坚持为产业发展构建良好的平台。面对严峻的形势,凭借自身的经验和实力,迎接环境机遇的挑战,与企业同进退。


坐落于广州市黄埔区的广开云领科技城和中新知识城国际创新驱动中心,作为广开控股旗下子公司广州开发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专注产业发展的缩影,坚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崛起的主基调,致力于为科技创新和制造业企业打造产业生态高地。



(1)产业引领,构建产业集群


区域内丰厚的产业基础是产业发展的首要前提,如何锚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从现有产业成果出发,为企业构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的集聚和进一步发展,是运营商需要考虑的共同问题。


广开云领科技城坐落的云埔街道,原本聚集了一批老旧工业园区。在产业发展的促进之下,园区也向着2.5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以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智造、高端医疗器械为主的产业体系以强化研发、制造、服务全链条覆盖,打造一批特色细分产业链,带动产城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科技创新。


产业之间,环环相扣,彼此联动。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产业相辅相成,通过产学研促进产业发展、实现技术突破,以孵化、加速器促进产业生态构建,多线并行,促进产业集聚。


而中新知识城国际创新驱动中心则是以聚集“研发+服务”配套体系,位于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的中新知识城,将IAB、创新型、科技型相关产业作为整体定位,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为核心的战略新兴产业。


图片

中新知识城国际创新驱动中心概念图


园如其名,作为驱动科技创新的载体之一,中新知识城国际创新驱动中心紧跟当下产业发展趋势,以创新为主导,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及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作为整体定位,推动科技创新进一步发展。


以宏观产业方向作为整体牵引,以细分领域推动产业焕新。如果说中新知识城国际创新驱动中心着眼于区域内宏观的产业方向,那么广开云领科技城则更加专注细分领域。大方向和细节相辅相成,为企业营造更加完善的发展环境,逐步构建起适宜科技创新和制造业企业发展的产业集群。



(2)定点打造园区产品,全方位赋能企业


政策自上而下的引导和扶持,是园区贯彻自身产业发展方向的定心丸,也同样是企业能够安心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然而,对于更加青睐低层厂房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拥有合适的载体才是保证自身发展的第一步。


广开云领科技城深知高端医疗器械企业痛点,一期首开产品选择低密度独栋厂房+平层厂房,以独栋生产办公区、医疗器械加速器、创意孵化区为主,与此同时配备预留污水处理、固废收集处理、集中蒸汽供应、双回路供电等专业配置,让企业入驻无忧。

 图片

广开云领科技城概念图


扶持企业,需要软硬兼施。在硬件为企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时,广开·云领科技城同样拥有完善的软件服务。


广开云领科技城依托自身具备的产业运营平台,通过“1平台+4中心”服务体系,提供企业孵化服务,为初创企业或新兴企业的顺利成长保驾护航;科技创新服务,为园区内企业和研究机构打造专业技术平台和高校产研交流平台;产业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融资、贷款、投资等,解决资金问题;产业协同服务,促进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互补互利的产业生态系统。


图片


城市的发展逻辑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环境迎来变局,大多数城市仍旧在感受转型期带来的阵痛。城市的发展需要上下同心,经历时间的考验,才能收获理想的成果。


国家传达出的意图非常明确:加强科技创新发展,加强制造业发展。在为城市作出指引的同时,也强调出,未来的城市发展逻辑,一定是以产业为核心


40年,作为一个全新的起点,广州开发区将持续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翻新升级产业发展模式,促进新质生产力高速发展,为产业振兴不断带来新的机遇,以坚定的信心面对未来的全新挑战。


而产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及时紧抓政策中的方向和优势,从自身原有的产业基础出发,通过产业服务、硬件产品、集群打造等领域一道发力,才能实质性地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和变革。